11月9日,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会展中心举行。福建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林素川,福建省电力企业协会会长郑宝强,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陈瑞晶,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开荣,ABB中国新能源市场战略总监胡漫莉,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谭兴玲,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许志红、福建理工大学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院长邹复民,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兴,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缪雄平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大会由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孙学耕和陈开荣总经理分别主持。
李建兴代表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本次共同体是在全国有色金属教指委、福建省教育厅等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旨在发挥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和高水平院校的牵引作用,助力国家能源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学校将积极整合政行企校多方优势资源,共同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机制,共同谋划职教改革的新路径,共同创新人才培育的新模式,为储能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许志红代表福州大学热烈祝贺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他表示,共同体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储能产业的需求为目标,以合作项目为纽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作为共同体牵头单位之一,福州大学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切实担负起牵头单位的光荣使命,完善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创新人才培育新模式,为储能技术产教融合高速发展贡献力量。
胡漫莉代表ABB(中国)有限公司致辞,对能与福州大学、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成立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感到荣幸。表示ABB将携手上下游数千家合作伙伴,依托共同体,深度践行产教融合,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希望通过共同体加深与政校行企之间的交流合作,将ABB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创新的源、网、储、荷解决方案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共同培育满足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赵丽霞做云上致辞。她认为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对我国储能行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共同体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对外交流等三个方面持久发力,努力推动国家储能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大会举行了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启动仪式和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表决通过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组成名单,产生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教育秘书长和企业秘书长人选,并进行集中授牌。ABB(中国)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当选为理事长单位;福建理工大学等48家单位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等107家单位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大学当选理事会教育秘书长单位。ABB(中国)有限公司、青创时代(福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当选企业秘书长单位。
大会特邀ABB(中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经理吴必妙、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陈锐、福州大学鲍光海教授、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张瑞芬教授作主题报告。他们围绕储能技术职业教育和行业新技术发展进行详细阐述,进一步加深了与会人员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的认识和理解。
ABB(中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经理吴必妙
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陈锐
福州大学鲍光海教授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张瑞芬教授
到会见证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的人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成员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在宁德市会展中心参观了首届中国(宁德)国际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装备博览会,全面了解储能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该博览会是新能源产业的行业盛会,有新能源领域相关的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智能制造企业等140家参展商。展览分为储能装备馆、电机电器馆、新能源汽车展示区、服务商展示和推介区等四个展区。展览展品主要为储能装备及上下游产品、智能设备等。
媒体报道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福建新闻联播·海博TV
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据悉,全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三峡电能有限公司指导下,由ABB(中国)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及高水平院校和职业院校等150余家共同体成员单位组建的产教开放性创新型组织。旨在发挥各成员单位在储能产业人才培养和行业领域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搭建有效的政、校、行、企、研创合作平台,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培养储能技术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及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将按照大会要求全面落实“二机制、三体系、四平台”建设目标,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解决行业生产性和技术性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实现既定目标。
来 稿|宣传部(统战部)
主 编|新闻宣传中心全媒体部 莫晓兰
责 编|高艺松
校 稿|张瑞征
审 核|刘华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