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1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璇 通讯员 覃朗宇)今天,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教室内,学生聚精会神听苗绣专家授课。这是该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的一个缩影。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州县非遗文化资源更是丰厚。为让非遗文化走上现代舞台,10月24日,该校挂牌成立“十八洞苗绣产业学院”和“边城非遗文化传媒产业学院。”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并邀请苗绣技艺方面的知名专家、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对苗绣技艺进行分解细化。该校民族艺术学院院长熊智说,学生在专家的带领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已创作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目前,学生设计的“百岁宝宝”“千禧龙包包”“福在十八洞”等产品,以新图案、新样式、新类别广获好评,赢得市场认可。
该校还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进一步夯实日常教学。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开发的校企合作课程,以职业技能素养为教学切入点,让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技能应用场景等教学内容制定,充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点,激发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内驱力”。该院先后与海尔集团公司、比亚迪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学生就业无缝对接,“订单式”学生均进入企业实习工作。
今年,该校成立“新航文化多媒体电商平台实训基地”。基地采用“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企业导师和校内骨干教师共同授课,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接受企业实战思维,为毕业后走出校园步入职场作准备。
“订单式”学生实操能力强,基本上实现毕业即就业。目前,该校已与10余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100多家企业建立岗位实习合作关系,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11月30日17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