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记者从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获悉,在近日举行的全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基于“导生制”三线黔匠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案例--以智能制造应用黔匠工坊建设为例》获得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该项目由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教师梁勇、彭雪、何金焕、刘明春打造。2019年以来,系部依托贵州省教育厅、学院重点课题等5项课题,持续开展近4年的三线精神融入“导生制”三线黔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实践。
学生在逐梦智匠工作室学习
针对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内容、方法与高端装备产业需求不适应、协同育人路径不畅等问题,智能制造系以智能制造应用黔匠工坊为平台,组建“逐梦智匠学生工作站”。在日常学习中,由高年级优秀学生做“导生”,每位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负责把自己技能的内容教给低年级学生,为培养传承三线精神,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和掌握较高技术技能的三线黔匠奠定基础。
以导生制为基础,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大力培育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实践引领、技术创新的三线黔匠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尤其是将传承三线精神与创新创业融合,推行实施“逐梦智匠双创班”卓越计划等制度,形成“双创意识培养一双创技能提升一双创项目孵化一专业技术服务”的全过程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
此外,智能制造系以导生制为基础,打造系部双创实训室-院级创新创业孵化站-区域新创业孵化中心三级立体化基地;实施双创导师培训工程,组建校企协同发展的双创导师团队,形成学生创作、老生引导、老师指导的发展生态。
在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和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系建立了实践育人基地、教师企业工作站和校外就业创业基地。学校获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实施中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优秀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第二期)项目,顺利成为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逐梦智匠学生团队研发产品
近年来,学校承办了机电一体化、现代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的省赛,20余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和研讨。
2019年以来,师生共同申报专利12项,涌现出逐梦智匠学生工作站、机电维修小能手工作室、智能制造应用科技创新平台等优秀集体。在该培养模式的培育下,师生们斩获了各类大赛的奖项,例如,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决赛一等奖,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全国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大赛(高职组)总决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建行杯”贵州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2项、铜奖1项。
未来,智能制造系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技能攻关、技术创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改革与创新,把学生工作室工坊建设成为培养拔尖人才和锻造品牌创新团队的实践样板,持续打造“三线黔匠”特色品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张凌
二审 袁航
三审 岳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