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已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立足各地实际,计划遴选建设20个左右省级联合体。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3年年底前建设50家左右,2024年年底前再建设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政策催动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呼之欲出,各地产业园区纷纷与职业院校、企业联手,联合申报市域产教联合体。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区域属性,大多为区域而办、依靠区域才能办好。”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富营教授看来,这些年来,产教融合在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产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实以及“校热企冷”等问题。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将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为破解“校热企冷”难题提供新思路。
与骨干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模式不同,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政、校、企、行业、产业等多元主体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
市域产教联合体如何建,同样是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通知》指出,联合体依托的产业园区总产值在本市位于前列,主要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为核心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体职业教育资源富集,涵盖中职、高职(含职教本科)学校,吸纳普通本科学校作为成员,搭建联合体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顶层设计已出,如何有效落地,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涉及多方利益主体,要实现产业园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与地方的同频共振,如若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便会出现“联而不合”的现象。因此,应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产教联合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资源一体化共享的生态格局。(记者 冯军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